國立清華大學與巴黎第八大學(Paris 8 University)在本校跨院國際博士班與臺法幽蘭計畫的支持下,於法國的RECTO VRSO沉浸互動藝術節展現亮眼成果,不但獲邀參展「研發創意(Lab Research & Creation)」區塊,並有跨院國際博士生的一件科技藝術作品入圍創作競賽區塊。
圖一:本所潘正育助理教授 (左一)、碩一學生-林雨靜 (右四)及跨院國際博士班成員合照
今年的第七屆RECTO VRSO沉浸互動藝術節於4月11日至14日於拉瓦爾市立文化中心「Le Quarante」展開。清華大學師生在跨院國際博士班的統籌及臺法幽蘭計畫的支持下,於該藝術節展現亮眼成果。一方面,本校今年以「光之觸摸(全名:The Touch of Light: NTHU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rtistic Innovation 2024)」為題獲邀參展「研究暨創意(Lab Research & Creation)」區塊,該展由潘正育助理教授(科技藝術研究所)策劃,參展作品包括陳鴻文助理教授(跨院博士班)主持的先進雷射著色技術介紹,及其帶領團隊成員林沛佳、連軒以該技術創作的《美麗之島(Îlha Formosa)》雷刻影像系列、潘正育助理教授主持的《量子藝術橋接器(Quantum Art Bridge)》計畫介紹,以及林雨靜(科技藝術研究所)的虛擬藝術作品《觸迷境(The Tactile Labyrinth)》。
圖二:《美麗之島(Îlha Formosa)》, 2024, 作者:陳鴻文助理教授、林沛佳、連軒 / 空拍影像創作:林沛遠 / 圖片協作:羅祈
圖三:《量子藝術橋接器》計畫, 2024, 主持人:潘正育助理教授 / 共同主持人:李瑞光教授、柯宜均助理教授 / 計畫成員:吳建明、趙佳禾、張堂真、林楷育、凌采彣、戴明珊、徐紹恩、林俊遑
圖四:《觸迷境》,林雨靜, 2024
「光之觸摸」展出三件與光有關的作品:從事先進光學研究的陳鴻文教授帶領學生進行奈米級別雷射加工技術,能在鋼鐵表面進行像素尺度的混色。這項技術為「繪畫」的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果說傳統的繪畫意味著徒手把顏料塗抹在載體(如畫布、木板)上,陳鴻文教授團隊以雷射著色創作的《美麗之島》系列,則在最大程度上削除了顏料的物理性與藝術家的身體性,在光與材質接觸的瞬間產生畫面。潘正育教授主持的《量子藝術橋接器》計畫,聯合清華大學「藝術行動實驗室」、李瑞光教授的「量子光學實驗室」、柯宜均教授的「虛擬藝術暨聲像遊戲實驗室」,試圖建立台灣第一個以科技藝術結合量子實驗之實踐場域。該計畫聚焦在建立所謂的「橋接器」,即某種包含實踐與理論的「橋接兩個領域的創作方法學」之藝術倡議,將光的量子態投放到巨觀的時空中,在藝術上生產新的糾纏與疊加。林雨靜的作品《觸迷境》有別於單純提供虛擬實境體驗的常規操作,融合了VR技術、2D平面繪畫與觸覺經驗,使觀眾在虛擬沉浸與實際身體感觸之間出入遊走,在當今急遽虛擬化的進程中,探討身體面臨的挑戰。
另一方面,跨院博士生趙佳禾的作品「賽伯時空膠囊(全名:Cybertime Capsule: Unveilung Virtual Minimalist)」入圍了競爭激烈的屆RECTO VRSO創作競賽區塊,令人感到振奮。該作品呈現藝術家「向內」搬家的虛擬過程:佳禾首先將自己的生活空間逐步縮限,拋棄無法收納的物件,直至剩下可以放進行李箱的充氣床、筆電、VR頭戴顯示器及生活用品等;期間,所有拋棄的物件和家俱都經過3D掃描。無論漂泊到任何地方,只要展開床墊,戴上VR頭顯,就能感覺「回家」了。該作品以行為藝術結合科技藝術,回應了當下元宇宙及房市問題所帶來的生活衝擊,發人省思。
本校師生今年在法國拉瓦爾表現不俗,除參展RECTO VRSO藝術節外,另有藝術學院學士班科技藝術組、科技藝術研究所師生於Laval Virtual虛擬科技展獲獎,令與會人士與主辦單位印象深刻。
圖五:《賽伯時空膠囊》, 趙佳禾,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