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怡 // SENSORY LAB 清大感官實驗室

//2024刺碼工作坊

Code Stitch
Workshop

//  刺碼工作坊

《刺碼工作坊》將介紹如何將個人名字以台灣河洛音的拼音方式轉譯為二進制語碼,再以日本刺子繡(sashiko)的「Hitomezashi 一目刺し」刺法作為隱寫技術(Steganography)繡製於繡布上,透過語言圖像化的文化轉碼,生產交織著數位語言、地方語言、物質語言的異文化儲存介面,參與者將製作出個人姓名的刺碼作品。這些數據織物是文化意義、物質材料、身體經驗交互編碼的文化技術,由人與材料交互作用構成,同時形成可索引訊息意義的文化永續網絡。

// 主講:林欣怡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 副教授
// 日期:2024/6/23 14:00-16:00
// 地點: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多功能教室
// 名額:12人  // 材料包費用: 免費
// 主辦: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 協辦:新竹市政府.國立清華大學.智邦藝術基金會.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 報名連結:名額已滿

logo
// Hitomezashi 一目刺し 隱寫術

刺子繡隱寫術源於數學家Katherine Seaton於Mathematical specification of hitomezashi designs 所倡議的數學刺子繡法,透過使用二進位字母表中的單字語法以及二元/對偶性(duality),將日本傳統刺子繡以二元編碼的方式創造圖形。「Hitomezashi 一目刺し」(一針刺子繡)的二元性表現在由縫製織物時的兩種針腳(直/橫)所形成的互補圖案中,將文字數據化後隱寫為可編碼的圖案。

Seaton, K. A., & Hayes, C. (2023). Mathematical specification of hitomezashi designs.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the Arts, 17(1–2), 156–177. https://doi.org/10.1080/17513472.2023.2187999

// 語言數據視覺化

螢幕中的語言數據顯示了訊息意義,但並非可觸的視覺資料。而針跡織物是用意義、物質和身體經驗進行可觸性編碼的「儲存裝置」。如同亞馬遜河沿岸的原住民西皮波族(Shipibo)的刺繡織品上的幾何圖案,是傳播藥用植物吟唱歌曲所翻譯而成的「樂譜」,透過織物上的刺繡圖案吟誦、亦透過吟誦繡製圖案,是一種聲音的視覺編碼,儲載了族群與個人的集體記憶。

© Lin, Hsin-I .[ sin-gí ]:Stitching Transcoding 林欣怡,《鯓語:刺碼》,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