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怡 // SENSORY LAB 清大感官實驗室

  • // 2025-2027 數據織碼

    織溫計劃#六燃霜蝠 Tempestry project: The sixth fuel factory and APC bats

    《織溫計劃#六燃霜蝠》透過1943、1959、2010三個年度的溫度數據織毯(tempestries),視覺化臺灣霜毛蝙蝠與新竹六燃廠共生的氣候溫度變化。其中三年度的溫度值主要取霜毛蝠六燃棲地與頭前溪出海口覓食兩地點的每日最高溫數據。
  • 2024-2027 Process Cinema 過程電影

    過程電影:
    無攝影機活動影像與生態思考

    本計畫聚焦在過程電影及無機物在影像手工生產過程中與自然生態關係的高度意識,以及電影製作中的生態問題,透過替代性攝影(alternative photographic)工法及可續性底片物質的影像生產

  • 2022-2024 [sin-gí] : data weaving

    鯓語:數據織碼

    // 將台灣大傑顛社馬卡道族(Makatao)、大武壠族(Tevorangh)與西拉雅族(Siraya)三族語言與台灣河洛音的拼音方式,轉譯為二進制語碼,再以古老的「Macramé」編織技術進行語碼編織,成為多語言、多模態族群的交互共存的跨族群共織創作

  • 2022 Soft Cinema :
    Supercut and Database Aesthetics

    軟電影:
    超級剪接與資料庫美學

    // 〈軟電影:超級剪接與資料庫美學〉關注數位媒體技術如何改變了當代視覺文化的符號結構,以馬諾維奇的「軟電影」(soft cinema)作為核心,探討電影技術、資料庫美學與數位詩學相關的問題意識

  • 2022 Synapse Soundwalking:
    Urban Electromagnetic Refrain Sound and ReFunct Media

    突觸聲步:
    城市電磁波疊韻

    與再作用媒體

    // 圍繞著城市基礎設施電磁波聲響的探測、城市「中域/環境」(milieu)中聲音事件的捕捉,以及城市建築中「自然/生物」音聲的尋訪紀錄,三種聲線疊韻/疊歌/副歌(Refrain)為個人小型聲音數據庫

  • 2021 [ Khun-giân ] :The Third Voice

    鯤言:第三種聲音

    // 以郁永河於1697年來臺採硫時所寫的臺灣第一本遊記文學《裨海紀遊》(採硫日記),平行佐藤春夫所著《殖民地之旅》為雙重路徑,作為貫穿聲語敘事的文學軸心

// Phytograms on 35mm film workshop
// 植態顯影工作坊 
// 2024.11.12. Thu. 13:30-16:30
//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系館3F.美學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