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怡 // SENSORY LAB 清大感官實驗室

2020 [ 生物數據聲化 ] 核心課程

五重路徑|
連結 沈浸
互動 變形 現身
Five-fold Path:
Art Practice in the Post-Biological Culture

五重路徑

IAA 藝術與設計專題研討 後生物文化論壇 系列講座
2020 IAA Seminar on Arts and Design Post-Biological Culture Forum Lecture Series

#Technoetic Arts #Connectivity #Interaction #Immersion #Transformation #Emergence

.週四上午 THU. 10:00-12:00 IAA R315, HA Building 1交大人社一館三樓
.講座開放校內外人士參與,詳細講座資訊將持續更新發布於IAA應用藝術研究所網站
.相關連結:超皮層超皮層|後生物文化論壇

新媒體藝術先驅羅伊.阿斯卡特(Roy Ascott)在〈行星科技智力:藝術、科技與意識〉(Planetary Technoetics: art, technology and consciousness, 2001)一文中曾提出「五重路徑」(five-fold path):連結、 沈浸、互動、變形、現身,從解析度到偶然性、從觀察現實到建構現實、從自主式大腦到分散式意識、從透視到沈浸等,是一種涉及文化轉變的互動藝術實踐。羅伊.阿斯卡特亦論及「技術藝識」(technoetic)一詞,為透過數位科技、電傳、化學以及能交互作用心理與精神意識等融合性實踐方法,創造性地運作濕媒體(moist media)的技術美學。希臘語中的「techne」一詞,意指製作、製造和生產與藝術有關的所有事物;「noesis」則意指精神、意識、心智與意向行為。 「Technoetic」較非是將技術作為藝術概念生產的機具,更是混合了感知與精神意識的「整體事件」。時至今日,我們似乎已然居處於「五重路徑」與「技術藝識」美學所映射的現實中。「五重路徑」為後生物文化論壇的前導系列講座,邀請藝術家與學者透過其自身的藝術實踐與研究,回應「連結、 沈浸、互動、變形、現身」於當代後生物文化中的諸種可能。

五重路徑|
連結 沈浸 互動 變形 現身
Five-fold Path:
Art Practice in the Post-Biological Culture

# Topic 1 : 連結、沈浸、軟體藝術 #Software Art #Connectivity #Immersion
.Speaker:藝術家張碩尹(10/8)、藝術家莊志維(10/15)
.Responder:林欣怡(10/8)、 謝啟民(10/15)

# Topic 2 : 變形 現身 #Transformation #Emergence
.Speaker:藝術家施懿珊(10/29)、藝術家/顧廣毅(11/5)
.Responder:林欣怡(10/29)、賴雯淑(11/5)

# Topic 3 : 互動、沈浸 #Interaction #Immersion
.Speaker:台大鄭龍磻教授(11/19)、藝術家鄭先喻(11/26 )
.Responder:陳一平、許峻誠(11/19) 、林欣怡(11/26)

# Topic 4:Practical Experience Sharing

.Speaker :設計實驗者沈致軒(12/10)、成大簡瑋麒助理教授(12/17)
.Responder:賴雯淑 (12/10)、李建佑/郭明浩(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