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校慶活動】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與東京藝術大學國際合作交流:展望AI新媒體藝術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與東京藝術大學「
在疫情期間,要推動國際交流,舉步維艱,
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幻想的對象,它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化身為應對的工具或個人的隨身助理,甚至也被藝術家納為創作的代筆。為紀念貝多芬250歲誕辰,德國電信貝多芬計畫藉由人與人工智慧技術,完成大師未竟之作《第10號交響曲》,而日本藝術家Suguru GOTO後藤英受委託創作《AI Beethoven》,讓貝多芬復活,再現彈琴身影 ~
「以人類超敏感度探索聲音邊界的旅程… 這是科幻與現實之間不久的將來,日本新一代實驗藝術家的領軍人物—後藤英誠為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2009 年威尼斯雙年展目錄如此寫下 。
身兼現代音樂作曲家、樂器自動化發明家、新媒體藝術家,後藤英教授將分享他的AI Beethoven (虛擬樂手創作) 與AI Music (人工智能作曲),及淺談他背後的哲學觀: 機器人之藝術化理念。
與談人國立清華大學的丁川康教授與吳中浩教授,兩者皆專長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及其應用於音樂和藝術創作,將與藝術家後藤英對談,探討相關議題。
國立清華大學職場內部不法侵害之預防宣示
1.避免用不當言行對待單位同事(含主管)。
2.單位內工作者皆平等,尊重不同性別、年齡、國籍或宗教信仰,避免受到職場暴力。
3.單位內工作者避免有排擠之現象。
4.單位內有酗酒、藥物濫用、情緒不穩定之工作者,應向單位主管通報,協助該工作者治療。
5.單位應謹守職業安全衛生法及勞基法,避免過度超時工作。
6.單位依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進行評估改善,確保作業環境安全(如照明、空間、噪音、通風狀況及溫濕度等請參閱「國立清華大學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
藝術學院學士班第一屆畢業展覽《破ㄩ:假如你我口口口口》
破ㄩ • 清大藝術學院學士班第一屆畢展 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
破ㄩ • 清大藝術學院學士班第一屆畢展 IG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__
展覽地點:濕地 venue 3F|5F(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107巷10號)
展覽日期:2022/5/8 – 5/22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 – 18:00
開幕茶會:2022/5/8(日)14:00
舉辦地點:濕地 venue 2F(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107巷10號)
交通方式:
公車|搭乘307、208、604、246、211,
捷運|善導寺站、松江南京站、中山站出口步行約10-
歡迎蒞臨參觀、指教
映像人間: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
「映像」指涉的是因光線的反射作用而顯現的物像,強調一個獨立於意識的客觀現實存在,並認為人類意識有能力反應的現實。然而,攝影術從紀實性特質邁向個人風格化的創作之後,創作者透過其對社會現實的觀察與對自我的關照,展現出其獨特的影像視域;景觀同時也是社會的態度與生活方式的地景。本展中的「映像人間」展區即以「自我—身體景觀」以及「社會—文化景觀」兩大範疇為主,透過多種符徵的融合,展現創作者如何透過影像創作關照自我、觀看他人,及關懷社會。1980年代是臺灣在政治現實、社會文化與藝文創製變化劇烈的年代,藝術家們透過其創作實踐,在百家爭鳴的藝壇中,以多元的創作形式與視覺語藝,再現臺灣文化的身份認同、在地性,以及變遷中的話語權。 1980至1990年代,臺灣攝影藝術的發展更展現出其專業性,少數的攝影藝術家與學有專業的人士,透過多元的視野,展現出對傳統的回應、對當代性的關切,以及對前衛語彙的實驗。1990年代後,數位科技的快速成長使得影像創作的門檻相對降低,攝影影像也從靜態圖像的創作,延伸出立體造型的裝置,影像創作更邁向了空間性、動態性與虛擬性。 「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以1980年代後的臺灣影像創作脈絡為軸,橫跨至當前影像藝術的新實踐策略。此一大跨距的時間軸主要是期盼透過歷時性的時間軸序列,描繪出當代影像藝術的生成與轉變。 從1970年代末期跨入1980年代,前輩藝術家們紛紛彰顯出自身獨特的影像風格。將歷史脈絡中各創作者的影像獨特性重新命題,並將歷史發展脈絡轉化為主題類型,「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以「景觀」為命題,重新轉譯80年代後的當代臺灣影像藝術創作者們的視覺敘事,景觀可以是自然的(natural-scape)、文化的(cultural-scape)、社會的(socio-scape)、更可以是身體的(body-scape)。本展透過時間軸中的歷史跨度,以影像的創造(鏡頭)與呈現(視覺),彰顯多元層次的當代影像藝術底蘊。本展更進一步將展區主題區分為「鏡像世界」與「映像人間」兩大子題。
高美館「創作論壇」110年度第一期徵件入選名單公布
高雄市立美術館以當代創作精神為宗旨的徵件展「創作論壇」110年第一期徵件,已於日前完成評審工作。此次共有2件展覽企劃案獲選,包括:鄭勝華策展之《黑湧—林純用創作個展》,以及邱誌勇策展之《眾聲•嬉境—邱國峻個展》,未來將陸續安排於本館展出。
以富當代創作精神的策展提案為徵件宗旨的「創作論壇」,已成為高美館獨樹於其他美術館的特色徵件展。「創作論壇」每年分上下年度兩期徵件,今(110)年度第一期徵件,已於日前完成評審工作,並評選出包括:由鄭勝華策展之《黑湧—林純用創作個展》,以及由邱誌勇策展之《眾聲•嬉境—邱國峻個展》等2件策展案。
「創作論壇」的精神在於強調策展機制,這次評審會議特別邀請策展、藝術理論與藝術創作等各方學者專家擔任評審委員,透過提案策展人與評審委員的交流答辯,讓提案策展人創新、獨到的理念,與委員們專業、客觀的意見,互相激盪出更加清晰的理路與脈絡,以及具體的可執行度,並從中選取富於時代精神,具有明確策展論述,以及完整展覽施行計畫的策展提案。這些入選的展覽提案之精采展覽內容,未來都將在本館實際執行及展出。
評審會中委員一致認為,此次送審的策展案所提出的藝術家作品水準都相當高,都有在美術館展出的實力。但回歸到創作論壇的精神,是以策展人能否提出獨特、富有新意、且具當代性觀點為主要評審考量,因此是以各位提案策展人所提出的策展論述作為評審對象。此次獲選的2件策展案皆能在藝術家的作品中,發展出策展人獨特的思考脈絡以及詮釋,因而獲得評審青睞。
本次通過之《黑湧—林純用創作個展》,是由近年在美術史研究、藝術評論及策展都備受矚目的中生代策展人鄭勝華提案。策展人由班雅明思索《新天使》的意象為引子,以及當中廢墟與救贖的雙重概念為線索,聚焦於當代藝術家林純用的作品。展名「黑湧」,以海洋為潛在主軸,透過鯨豚、海廢、消波塊、工業 城市、現代化、歷史、政治、宗教等子議題的連結,形成一道道不斷回顧台灣自身黑色文化的浪潮,以及人的角色;藝術家林純用長期透過對海洋的關注,試圖重新找回台灣文化中失落的環節,並希望透過本展賦予台灣文化一種新的形象。
另一通過之策展案《眾聲•嬉境—邱國峻個展》,由學術專長為新媒體藝術美學與藝術評論,也是近年活躍於台灣新媒體藝術策展的學者邱誌勇教授所提案。「眾聲•嬉境」彙整藝術家邱國峻近年來在「神遊之境」、「眾生聯盟」與「神遊仙境」三個系列創作為核心,探討攝影如何超越決定性瞬間的論述,從「創造場景意境」(造意)闡述藝術家面對社會環境的反叛,而這種反叛卻是一種謙遜的、懷舊式的,以及帶有幽默的視覺意境;邱國峻三個系列創作所表意的正是一系列關於「人民」、「文化」與「空間」的場景!在形式上表現出傳統刺繡工藝與現代攝影藝術的結合。因長期觀察在地常民生活,以及台灣文化工藝,其攝影作品在美學形式上突破攝影的平面性,以「繡」讓二度空間的影像有了三度空間的質感。
高美館「創作論壇」著重於策展機制,歡迎富時代精神,具創新議題、形式、內容、觀念,並能兼具論述及展出規劃的當代藝術展覽策劃案提出申請。每年共開放兩期徵件,分別於該年度4月30日及10月31日受理徵件截止,相關資訊請見本館官網《創作論壇》徵件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