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規劃

:// 兩層次,雙主軸,融合匯流」的課程結構


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創立之宗旨為「培養人文素養與創新實作兼備科技藝術人才,建立優良之科技藝術教育、研究與創作環境,並促使臺灣科技藝術教育與產業發展」,目標即是以跨領域學習為教育理念,雙軸並行地在「科技藝術」方面鼓勵同學運用創新科技媒材與技術,或運用科學現象,透過「裝置」從事科技藝術創作。在課程設計上,本研究所將延續藝術學院學士班科技藝術組定位在透過做中學的教學理念,落實「理論與實務並進學習」的精神,除培養大學生應有之全人人格養成外,更強調專業實務技能的訓練。而在研究所課程上,則以「提升創新研究與創作能量」為核心,強調科技藝術的「實踐性」與「批判性」,將所學之學理實際應用於相關文本、美學與產業研究上,以延續並補強大學部教育在研究能量。具體而言,本研究所將延展深化本系之研究主軸,以「科技藝術」為出發點,拓展出「兩層次,雙主軸,融合匯流」的課程設計結構,並在教學上強調知識之綜合運用、創意、及人文社會關懷的實踐。以下謹就「兩層次,雙主軸,融合匯流」的課程結構作逐條說明。

一、兩層次課程結構

本研究所的設立宗旨與課程規劃以「科技藝術」為核心的發展特色,規劃出「基礎批判思維訓練」與「進階專精實踐研究」兩種層次。在基礎批判思維研究訓練方面,目前規畫有「數位美學」、「科技文化導論」、「創作實踐方法」、「研究理論與方法」與「科技文化導論」等兼具歷史、人文、美學、科技基礎思維訓練與方法論課程。以這些課程作為學生的基礎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在進行更專精的創作或研究之前,對科技藝術領域的相關議題有較全面的理解,並具備靈活運用的各種能力。

二、雙主軸的領域專業路線

在「進階專精實踐研究」的層面上,本研究所規劃「虛擬創新科技」與「生物科技藝術」兩大主軸。在「虛擬創新科技」主軸方面,為因應數位匯流以及創新科技發展的潮流,在培育學生具備「跨領域」、「跨媒介」視野的教育目標之下,以本研究所師資專長為基礎,設計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專業課程,如:「虛擬藝術與美學」、「虛擬身體之建構」、「意識副本之建構」等課程,未來也與時俱進的提供更多具時代性課程。在「生物科技藝術」主軸方面,本研究所分為三個核心面向—「生物藝術」、「仿生動力藝術」、「人工生命藝術」,並規劃「生物藝術與科學進程」、「生物藝術與生物倫理」、「參數式造型設計」、「動力與衍生藝術裝置」、「人工生命與體現互動藝術」等課程。同時,本課程結構設計更以「創新科技應用」系列課程為基礎,橫亙所有科技藝術實踐課程模組,希望能培養學生在創作類型、生物科技媒體產業、以及等不同層面的科技藝術專業學養這一系列課程從科技、產業、新媒介,以及數位內容等當代全球關心的趨勢議題出發,除了可以與時俱進,因應科技藝術「求新」與「求變」的特性,更期望藉此提供學生前瞻而專業的跨領域知識,加強研究與創作思維的訓練和多元視野的涵養。

三、靈活融合的思維成果

課程規劃的終端是「跨領域的工作室實踐專題」與「創作寫作」,亦是學生發揮知識吸收與運用靈活思考的成果展現。在實踐專題與創作論文寫作中,我們將從上述的基礎及專業進階的課程出發,引導學生融會貫通地發揮創意與批判性,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創新研究,並結合本校既有之研究資源,開創跨領域的多元族群、創新創意實踐等相關議題,以呼應本研究所「跨領域」、「跨媒介」,以及立足在地特質的「接軌國際」教育目標。我們學生最終呈現出的成果將能夠符合本研究所的設立宗旨,並為台灣的科技藝術領域注入新的能量,發展出符應時代新潮流的創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