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欣怡.考聲誌.2018 – 2021 // 泉州、苦苓腳、烏瓦窯、槺榔、南寮、彭厝村
// 第三種聲音 The Third Voice // 反身性聲語場景 The Reflexive Sound Scene
// 聲步 Sound Walking.觸覺地誌 // 氰版攝影、刺繡、感溫油墨 Thermochromic Ink
// 原民.客家.閩南.眷村 // 客家看碗.看花刺繡.客家北管八音.平安戲.杜潘芳格
// 展覽協力:呂紹文、粘力元、梁佑謙、尤柏勛、劉筱涵
// 特別感謝所有參與者:
// 杜潘芳格 // 新竹三十九號北埔擂茶餐廳:陳花雲(杜潘芳格詩句唸讀者)// 新竹東德成米粉廠:郭連進、林美津、郭春賢、林先生、林先生小孩、林婆婆
// 新竹丸竹香粉:翁金宋 // 香山那魯灣部落:頭目、前頭目、那魯灣居民們 // 新竹康樂里槺榔驛古便車導覽員 // 新竹康樂里里長:林再興 // 四九九砲防:老榮民
// 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負責人:張秀美 // 松興戲劇團:團長林興忪、團員們 // 富興老茶廠:第四代老闆曾祥紘、第三代老闆曾先生、曾老闆娘
// 斗日春掌中電影藝術團:柳師傅、團員們 // 新竹代天府聖軍堂滕井少佐神像故事:蔡木麟耆老、詹江鐘耆老、代天府義工們 // 松鶴茶葉:蘇甲鶴
// 王先生廟故事:苦苓腳耆老們、陳清燦、黃炎燦、古賢里里長 // 七伍宮王爺故事:陳松村、黃津淋 // 鑫韋布莊:盧竺君
// 竹茂行:吳德任、蘇碧珍 // 和益行:黃碧玉 // 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創會長:邱從容 // 交大土地公廟爐主 // 新竹田屋北管八音團
// 2020.10—2021.01年〈考聲誌〉新竹美術館《 擺態 》展出 // 底圖|杜潘芳格《平安戲》詩作手稿,國家圖書館收藏
// 相關連結:〈考聲誌〉,2020、雙城.聲繡,2019、北赤土崎:一號廠房.空白之所,2018-2019、鯤言:閾限空間中的聲響 , 2017、鯤言.影譯.歷史旁白 , 2016、觸覺文本
三聲繡
[ Phìn-ôn-hi ] — [ 泉州閩腔 ] — [ ‘Amis ]
《考聲誌》採集新竹市區閩南人、客家人、原民等三族群的聲線口述,構成山、海、平地三路線多語並置的「三聲繡」,三個考察路線以客家詩人杜潘芳格的詩作《平安戲》、新竹古賢王先生廟與代天府聖軍堂滕井少佐神像的地方口傳敘事、以及原民吟唱作為散點尋訪的起點,「織聲」為地方聲語交互糾纏的「跨群」(meshwork)結構,此聲語結構由各種不同的「群體」(network)交互重疊,形成多面向的網格組織,具有各自的語感特質。《考聲誌》之聲繡工法以客家獨特的「看花繡片」為參照繡法樣式,布面以氰版攝影(藍曬)製作,揀擇聲音採集地的臺灣古地圖與花布作為曬版圖樣,曬後將閩客原三種不同語言之單詞拼音手工繡於布面中心,作為讓觀者觸發聲語的位置的提示,觀者須持磁鐵靠近單詞繡方能聽到聲語。這些敘事包含了不同族群之間不斷轉化、交互影響的「行徑」、「軌跡」、「路線」、「聲步」,而聲繡片則是此「身觸」、「聲步」的交織疊合,共構為觸覺地誌。散點採訪對象的肖像,皆局部覆蓋了感溫油墨,觀者需透過觸摸平面方能閱讀到其名其語。
左|客家看花繡片(圖片來源:中壢文史工作室) . 右|三聲繡,竹籠、銅線、電路板、磁鐵、刺繡、氰版攝影於四重紗
無論是客家詩《平安戲》、原民吟唱或者地方靈感軼事,《考聲誌》的尋訪重點皆圍繞在不同族群的「語感」,名為「語感」,不僅是因為新竹市山、海、平地/閩客原三種地貌距離極近,從地貌挪移變形的語言疆界也快速地分歧匯聚,不同語言系統與腔調在此交織、混合、穿透;也因為每一次尋訪的對象因其所處位置而讓語意指涉更為複雜,這些語意表述了腔調敘事,也夾帶了聽覺之外的氣味、觸覺與感官連結。《平安戲》充滿了聽覺、樂曲、慶典、以及客家族群的日常食物與峨眉茶香、古賢里與代天府聖軍堂的耆老皆經歷過二戰的新竹空襲,泉州閩腔的語調繚繞在耆老們敘事地方靈驗故事時的空間中,同時也滿溢在與廟方義工共食的菜餚間、在尋訪那魯灣部落時,採集吟唱亦是發生在小慶典的吃食之後。發話者與受話者彼此交換著語言的顆粒雜訊,這些雜訊糾纏為一個不同文化核心的「生態複合體」(Ecology complexity),共享著相異的聚落、地緣環境、技術及組織。
在這些感官經驗中,身體的最大器官「皮膚」作為生產感性地理經驗的第一道「膜」,它是身體在環境中移動並拾取和操縱物體的能力。觸摸可以是被動的和主動的,是身體和世界的並置,透過觸覺,我們探索環境中「物」的大小,形狀,重量,質地和溫度。觸覺受到身體可觸範圍的限制,它是感官中最明顯「交互作用」的感覺器官。保羅.羅德威(Paul Rodaway)在《感覺地理學》(Sensuous Geographies)中所指陳的「觸覺地理」(haptic geographies),提及觸覺作為一種主動感,它與身體的移動能力整合在一起,並特別關注觸覺在空間感知和與地方關係中的作用。此「身觸」、「聲步」雖不必然是持續有所反思的有意識的過程,但涉及了景象、氣味、觸摸、聲音等持續疊合開展、交織的環境感知,正是透過這一切,主體性與意義才得以迸現。
[ 訪聲點 ]
苦苓腳王先生廟━━━━古賢里七伍宮━━━━代天府聖軍堂━━━━風空開山伯公━━━━香山海山罟
振興里━━━━康樂里四九九砲防━━━━北區米粉寮━━━━竹茂行━━━━中央市場━━━━東門街
交大光明福德宮━━━━北埔義民廟━━━━峨眉富興老茶廠━━━━台灣紅茶公司關西茶廠━━━━
竹蓮市場━━━━丸竹香粉━━━━北埔擂茶━━━━新竹湖口三元宮
蔡木麟耆老
二戰期間,日本軍方將代天府當作軍機維修基地,許多日本兵駐紮在此。許多日本兵死於新竹空襲,此地經常傳出靈感事件。
部落頭目.日出東方.阿美族古調